2013年6月1日

關於「黴漿菌」

腸病毒已經來到了高峰期(4~6月、9~10月),已經去念幼稚園的小餅當然也在風聲鶴唳中。

前幾天他大清早起床的時候發燒了,我打電話跟老師請假;到了隔天還在燒,所以當我又拿起電話向老師請假的時候,老師告訴我:「班上有孩子得到腸病毒了,雖然只有一個確診,但是很多孩子都在同時間發燒了,因為不知道是不是都被傳染到腸病毒,保險起見要停課一周。」,電話中老師請我務必立刻帶小餅去看醫生,確認是否有被傳染到。

電話掛掉之後,正在跟妹妹玩的小餅,突然嘩啦一聲吐了滿地,有了上學期的"諾羅病毒風波"的經驗,我立刻請孩子們都停在原地不准動,拿來幾條舊抹布,把地上的嘔吐物擦拭起來,然後把抹布連同穢物一起裝進小塑膠袋裡面、密封好、扔進垃圾桶(減少跟有病菌的穢物接觸),然後先用酒精噴了四周圍、乾了之後在馬上用蒸氣拖把拖地(減少病菌飄散在家中的機會)。

弄完之後,打了電話麻煩遠在中部的爸媽抽空過來把小魚帶回去,以便跟小餅隔離。然後立刻抓著兩個小孩出門看醫生。
跟醫生大致上報告了一下學校的狀況、還有小餅已經發燒第二天、早上有吐了一次,醫生看了看小餅的咽喉、上顎、手掌腳掌... 判定「應該是有被傳染到腸病毒,只是目前還在潛伏期,看不出什麼端倪。不過還是以腸病毒來處理,也請家長通知校方,讓校方往上通報。」

然後風風火火的我家隨即進入一級警備狀態(小餅在一歲多的時候就有得到過腸病毒 所以我有經驗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小餅開始除了吃飯喝水以外,全天候(包括睡覺)都戴著口罩;我把小餅從前一天晚上到當天早上所有接觸過的食器都送進洗碗機,高溫洗滌殺菌;五月底的高雄已經進入酷夏的氣候了,但是為了不要大家一起腸病毒,所以開始不緊閉門窗吹冷氣、全程只吹電風扇,如果熱到不行就去沖涼消暑...

過了將近三天的一級警備生活、小餅也吃了三天苦得要死的腸病毒藥物,我突然覺得好像不太對勁.... 小餅以前有得過腸病毒,為了給予正確的照料,我當時翻查過很多資料,我很清楚腸病毒的症狀是什麼,但是小餅怎麼看也不像是腸病毒的病童!!!
滿腹狐疑的我,決定換個醫生再看一次,換去我們家較常去看診的那個診所 (多年前也是那個醫生正確診斷出小餅是哮吼而不是輪狀病毒)。

醫生聽完我的敘述,觀察了一下小餅,還沒看喉嚨跟手掌腳掌,就直覺認為不是腸病毒,可能只是流感....
剛好小餅這時候咳了兩聲,醫生翻了一下白眼跟我說:「媽媽啊,這是典型的黴漿菌感染啊! 腸病毒根本不會出現上呼吸道症狀的... 而且妳看,他的痰很濃又卡得很深 (邊說邊用聽診器聽胸腔),整個支氣管都發炎了! 如果還一直當成是腸病毒來治療的話,拖下去他的肺部就會積水會發炎,到時候問題就很大了!!」
醫生繼續翻著白眼說:「哪來那麼多腸病毒! 現在十個腸病毒裡面大概有五個都只是流感! 隨便亂下診斷、隨便亂通報,我鄙視那些人!!! 就像我鄙視毒澱粉一樣!!!」(醫生是真的很生氣 氣到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 可是他講出來的話我又好想笑)

好了,既然已經知道是黴漿菌的話,那就針對黴漿菌來對症下藥吧!! 我也查了一些關於黴漿菌的資料,節錄在下面。

==========好=長=的=前=言=說=完=了===正=文=終=於=要=開=始=了==========


〈一〉在維基百科查到的黴漿菌

維基百科的敘述比較讓人看不懂 (應該是因為我才疏學淺 所以看不懂)
我只節錄我認為是重點的部分,想要看全文的可以點那串連結文字。


1. 支原體(臺灣稱黴漿菌)是一種能夠自我複製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2.常見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或β-內醯胺類抗生素對支原體是無效的
3. 多數存在於人類與動物的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可導致疾病



〈二〉黴漿菌性肺炎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 唐偉峰、陳伯彥)

本來只想節錄重點,後來發現這整篇文章都是重點,所以整篇貼上來。但是仍然有附上原文網址連結。

※臨床表現:
黴漿菌感染可能導致任何程度的呼吸道症狀,但肺炎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且特色是明顯的咳嗽及發燒
黴漿菌的感染通常是不會流鼻涕的,這個特徵可幫助在臨床上區分黴漿菌感染或是其他的感染所導致的肺炎。
黴漿菌感染較不重要的呼吸道症狀,如中耳炎、咽炎、哮吼及支氣管炎。
大多數的學齡前兒童感染黴漿菌是沒有症狀的。
黴漿菌感染很少造成非呼吸道症狀,報告指出關節炎、心臟炎及一些神經症狀曾經在黴漿菌感染的病人發現過。

※病原菌:
 黴漿菌可以在洋菜膠或肉汁培養皿上自由生長。有10種以上不同的黴漿菌可以感染人類;然而只有3種較容易造成臨床上的不適。M.pneumoniae 會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症狀;而 M. homonis 及 Ureaplasma urealyticum 和生殖泌尿道的感染有關。

※流行病學:
#感染源:M.pneumoniae 需要人對人的傳染
#高危險群:沒有特定的族群是黴漿菌感染的高危險群,但是患有鐮形 紅血球病的小孩,感染黴漿菌會造成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
#傳播方式:傳播的方式尚未確定,但認為和大顆粒的漂浮物有關;小顆 粒的漂浮物很少和感染的傳播有關。
#潛伏期:黴漿菌感染的潛伏期約2~3週

※診斷:
黴漿菌的培養對有經驗的人員來說是相當容易的,然而由於黴漿菌的生長十分的緩慢;所以培養病原菌,在臨床的使用上通常幫助不大。
偵測抗體的方法有助於診斷,但並沒有廣泛的運用。血清學測試是黴漿菌感染最重要的診斷,補體固定試驗是最常用的。根據這個技術,當補體滴定濃度升高4倍上或是典型的症狀下,補體滴定濃度大於1:128通常認為是急性感染。

※治療:
給予口服紅黴素,劑量為50mg/公斤/天,每6小時一次,持續10~14天。這是孩童感染黴漿菌最常用的治療。
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療。
新一類紅黴素藥物,如 azithromycin、roxithromycin 及 clarithromycin 對黴漿菌也有相似的效果,服用較為方便而且副作用也較少。

※感染期:
感染期的長短仍未知,但已感染的個體在咳嗽期間具有傳染力

※感染控制:
#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
#一般不需要隔離病童。
#對其他孩童的建議:不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
#對其他人員的建議:不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
#給父母的忠告:黴漿菌感染的傳播是很緩慢的,不會在托兒所內有 突然的爆發流行,特別的預防措施是不需要的



〈三〉注意幼兒  黴漿菌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這篇講的跟上一篇內容大多重複,所以我只節錄在上一篇沒有提到的部分。想要看全文的可以點那串連結文字。

1. 經由 飛沫 感染黴漿菌所致,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每天春、夏之交及秋天,病例即顯著增加,尤以二至三歲和五至十歲兩個年齡層的病童居多,較少見於二歲以下的兒童。

2. 黴漿菌肺炎感染 沒有終生免疫性,可能會發生第二次,甚或反覆感染,且症狀可能變得更明顯、更嚴重。

3. 最初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的症狀,二到五天以後咳嗽跟著來 ,剛開始大多沒什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三、四周,有時甚至引起肺積水。

4. 黴漿菌性肺炎的 特色是病童出現頓音型咳嗽,較一般感冒咳嗽聲來得重,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年紀小的孩子多以肺炎表現,20%會出現肺積水的現象,大一點的孩子則以黴菌性氣管炎表現,不斷喘咳、或有或無發燒。

沒有留言: